學名
Plectorhinchus vittatus  
發音 
Plectorhinchus vittatus條斑胡椒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棲息深度 2 - 25公尺
中文名 條斑胡椒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石鱸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4 Haemul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條斑胡椒鯛 
最大體長 72 cm SL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打鐵婆、花身舅仔、六線妞妞、多帶石鱸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綠島、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Anthias orientalis, Bodian cuvier, Bodianus cuvier, Gaterin orientalis, Perca vittata, Plectorhinchus cuvieri, Plectorhinchus lineatus, Plectorhinchus orientalis, Plectorhynchus orientalis, Plectorhynchus vittatus, Plectorinchus vitta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 of Japan(Nakabo,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9112 ASIZP0063497 FRIP21199 FRIP21206 FRIP21252 FRIP21605 NMMBP00636  
英文俗名 Oriental sweetlips; Sweetlips; Grunt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背緣隆起呈弧形,腹緣圓。頭中大,背面隆起。吻短鈍而唇厚,隨著成長而腫大。口小,端位,上頜突出於下頜;頜齒呈多行不規則細小尖錐齒。頤部具6孔,但無縱溝亦無鬚。鰓耙細短,第一鰓弓鰓耙數7-10+1+17-20。體被細小弱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56-60。背鰭單一,中間缺刻不明顯,無前向棘,硬棘數XIII,軟條數19-20;臀鰭基底短,鰭條數III+7;尾鰭略內凹或幾近截平。體灰白色,體側共有6條由吻端至體後部之暗褐色寬縱帶,而腹部之縱帶較窄。各鰭淡黃色至淡白色,背鰭、臀鰭和尾鰭散布有黑褐色之斑點;胸鰭基部具黑褐色斑;腹鰭外側鮮黃色,內側淡白色,基部紅色。幼魚體及各鰭呈褐色而有大型白色斑塊散布其中。以前所記載之條紋石鱸(Plectorhinchus lineatus)為本種之誤鑑。東方石鱸P. orientalis為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向海之珊瑚礁區域。屬於夜行性動物,主要以小蝦、小魚、蠕蟲及無脊椎動物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薩摩亞,北達日本,南迄新加勒多尼亞。臺灣西南部、東部及綠島海域等均見。 

漁業利用

漁期全年皆有,多半在礁區手釣或潛水魚槍捕獲,食用方法以煮湯或紅燒皆適宜,為高經濟價值魚類。幼魚可作為水族缸中的觀賞魚。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